当前位置: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市级编办
长治市委编办“三个强化”增强人才引进“磁力圈”
  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   来源:长治市委编办   作者:牛彬   【字体:

近年来,长治市委编办瞄准人才引进关键环节,从体制上着力、从编制上赋能,坚持内涵式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构建常态化机制,编制牵引优势持续扩大,人才引进效能不断增强。

一、强化归口管理,坚持内涵式发展,人才引进工作高站位谋划

(一)顺应体制变革,在思想观念转型上跟进。紧扣《长治市面向全国人才引进“千名硕博”人才工作方案》要求,对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内设机构进行全面摸底,及时了解单位用编需求。同时,加强与市委人才办定期沟通协调,聚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重点梳理长治市人民医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市直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全面掌握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确保编制资源提前预留、精准投放。

(二)发挥职能优势,在机构编制配置上跟进。围绕《山西省建设人才强省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持续优化编制配备,优先保证教育、卫生等部门充实人才力量。近年来,共为市直教育、医疗领域引进人才上编百余人。另一方面,顺应人才引进政策调整态势,在全市率先成立实体化专门机构省校合作中心,为组织部所属全额事业单位,全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市县省校合作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职责、有人员,打通人才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基础牵引,发挥关键性作用,人才保障工作多举措落实

(一)源头活水,盘活沉淀编制资源。采取“严控总量不变、盘活空闲编制、动态周转使用”的工作举措,聚焦城市建设、畜牧兽医、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基础领域,共引进人才90余人。同时,顶格推动,提级统筹,将长治市省校合作中心调整为副处级建制,确保市县协调联动、资源实时共享、考核同步跟进、人才纵向流动。

(二)全面推进,管放结合有序衔接。与市委人才办、人社部门定期沟通、协商研判、密切配合,商定“一事一议”程序,作计划、定范围、设岗位、选对象,以编定岗,因事设岗。简化编制审批程序,开通人才编制保障“绿色通道”,吸引“双一流”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就业。落实编制前置审批,跟进保障“潞才公寓”住房申请、审批、公示、入住全过程,确保编制与岗位加速融合,编制与住房同步到位。2018年至2022年,聚焦全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通过“一事一议”绿色通道、落实事前备案制度、优化编制审批流程,市直单位引进人才260余人,县(区)引进1900余人。

三、强化创新理念,构建常态化机制,编制周转可持续运行

(一)监管跟进,提升编制使用效率。狠抓周转池建立与管理、申请与审核、考核与监督等各方面,并实时对周转池编制的使用效益、安置能力进行评估。如:利用周转池有效破解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性超编与部门人员结构老化双重难题,我市第二职业高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与贸易学校合并造成超编,又需引进人才,针对此情况,市委编办统筹考虑该校核定编制、人员结构、超编情况及未来三年内退休人员情况,及时为其划拨周转编制10名,为引进人才正常办理了上编手续。

(二)规范流程,编制管理周转运行。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定期研讨分析周转池的使用情况,加强跟踪指导,提高周转编制使用效益。如:根据编制周转情况,当好参谋助手,更好服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2022年首批确定的64名拟引进人员中,博士研究生4名,“双一流”建设高校(含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硕士研究生60名。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